博宝艺术家 > 艺术家 > 曾熙个人官网
销售作品
欣赏作品
浏览
25370
分享
311
粉丝
1618
+关注
更多
—  微信扫码 参与互动  —

曾熙

曾熙简介:(1861-1930),字季子,又字嗣元,子缉,号俊圆,晚号农髯。1861年,农历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衡阳县石市乡。1930年农历7月4日逝世上海。次年归葬衡阳县岘塘村,享年七十岁。曾熙出生贫寒,二岁丧父,靠母亲为人缝补浆洗,艰难度日,外舅时常接济,并启蒙识字,曾自幼聪慧,刻苦勤奋,故里至今流传“囊萤照读”的故事。八岁能吟诗赋对,为人代写春联,在邻里周边有“神童”之誉。二十岁中秀才,三十一岁中举,四十三岁殿试中进士,官至兵部主事,兼任提学使,弼德院顾问。甲午战争,曾“投笔从戎”,抗击日寇。《马关条约》签订前夕,积极参与康有为发起的“公车上书”,遭到清政府的排斥,于是,转为“教育救国”,先后两次应湖南当局聘请回湘主讲石鼓书院兼汉寿龙池书院,并担任湖南教育学会会长、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监督,被誉为“南学津梁”。晚年绝意仕途,五十六岁,应李瑞清之邀,居上海以鬻字画,授门徒为生。六十岁学画,在书画界名声显赫,与李瑞清有“南曾北李”之誉,与吴昌硕、李瑞清、黄宾虹并称“海上四妖”。亥革命后,孙中山偕同曾熙的好友谭延?曾熙事略:两度登门拜访,请他出来共襄国是,他认为富国强兵,首先要培养人才,要求回湖南办教育,先后任湖南教育会会长和省副议长等职。1915年应挚友李瑞清的邀请至上海,鬻书画,卖诗文,以劳易食,兼授门徒,从此定居上海,直至逝世。曾熙的书法造诣极深,直逼汉晋而自成一家。篆隶八分和真行书无一不精。他与清道人李瑞清在京做官,情同手足,两人食必同桌,寝必同席,出必同车,同学书法,切磋琢磨,互相砥砺。李瑞清上窥钟鼎,下穷北碑,多用方笔。而曾熙则上窥石鼓,下穷南碑,多用圆笔。当时论书法,有南北之分,即“南曾北李”而各树一帜。近代杰出书家谭延?在教侄儿时曾说:“学书应先植其本,当先学农髯先生八分。”曾熙的晚期作品,方圆兼备,寓刚于柔,婉畅多姿。所写的《吴公兴学碑记》,可称为此时期的代表作之一。曾熙的画立意用笔,遒劲洞达,意在笔先,力透纸背。他博采历代大师之长而有所创新,吸取大自然之美而能超脱尘凡,意境浑成,骨气极高。晚年喜作墨山水和墨梅,尤妙绝一时。有次,他将自写的泼墨山水,夹在石涛的画中间,好友陈三立误而并赞之,他掀髯大笑说:“老夫区区戏墨,亦可乱真耶?”其功力可见一斑。吴昌硕的入室子弟、原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王个?评曾熙的画时,曾有“笔墨精妙”之说,并一直珍藏着他的画。曾熙生平:1891年(光绪十六年)中举人,纳货补兵部武选司主事。1894年人刘坤一幕,赴山海关防御日本侵略。战败后卸职到京。1903年中进士。后任提学使。不久返湘,先后讲学于衡阳石鼓书院和汉寿龙池书院。曾任南路优级师范学堂监督。1909年(宣统元年)任湖南咨议局议员、副议长,参与君主立宪活动。50岁开始学画和书法, 1915年冬到上海与李同胃书画度日,名噪一时。著述有《左氏问难》、《春秋大事表》、《历代帝王年表》、《和陶诗》、及书画录多卷。辛亥后在湖南家乡闲居,后受李瑞清之邀赴沪挂牌鬻书以为生计,书宗《张黑女墓志》,自称“南宗”,指李为“北宗”,世遂以“南曾北李”并称之。曾熙虽主要研习北碑,但也不自囿门户,沈曾植称其“沟通南北、融会方圆”,即是指他在风格上持灵活汲收态度。但作书严谨,一丝不苟,似有书之功而乏其气。在民初时期,为人作大页小篁、墓铭屏条皆工丽可喜,故广为受人欢迎。曾熙在艺术追求上较近于康有为,他邢以魏碑和六朝墓志为书法正宗,沈曾植本来在风格意识上也相去不远,但沈氏开拓性强、视点也高,故尔位置也截然超越于他之上。曾熙可说是守成者,而且准确地说,是仅以清代碑学传统为尚的守成者。

返回顶部